夾渣是球墨鑄鐵最常見(jiàn)的缺陷之一,在鑄件中呈灰褐色,有的呈大片,有的呈斑點(diǎn)狀分布在基體上。夾渣出現,大大降低了球墨鑄鐵的延伸率和沖擊韌性。其成因多為:
1、硫含量
鐵液中硫含量太高,鑄件易產(chǎn)生夾渣。球墨鑄鐵原鐵液含硫量應控制在0.06%以下。
2、硅含量
硅的氧化物是夾渣的主因之一,應盡量降低含硅量。
3、稀土和鎂含量
鎂和稀土等元素氧化會(huì )導致夾渣,兩者含量不宜太高。
4、澆注溫度
澆注溫度太低,金屬液內的金屬氧化物不易上浮,易導致夾渣;溫度太高,金屬液表面的熔渣變得太稀薄,不易從鐵液表面去除,隨金屬液流入型腔,造成夾渣。
5、澆注系統
系統設計應合理,具有擋渣功能,使金屬液平穩地充填鑄型。
6、鑄型
鑄型表面粘附多余砂子或涂料,導致夾渣產(chǎn)生;緊實(shí)度低且不均勻砂型也會(huì )導致夾渣。
為此控制措施為:
1、盡量降低鐵液中的含硫量(<0.06%),必要時(shí)可用小蘇打進(jìn)行脫硫適當加入稀土合金(0.1%-0.2%)以?xún)艋F液,盡可能降低含硅量和殘余鎂量。
2、適當提高鐵液的出爐溫度,適當鎮靜,以利于非金屬夾雜物上浮,聚集。扒凈鐵液表面的渣子,鐵液表面放入覆蓋劑(草木灰,珍珠巖等),防止鐵液氧化。選擇合適的澆注溫度,有資料指出:采用1300℃以上的澆注溫度基本上可防止夾渣。
3、注意在鐵水包中清除一次渣,球化處理后,必須多次扒渣,以免將非金屬夾雜物留在鐵液中造成夾渣。
4、澆注系統的設計要使鐵液平穩地充填型腔。澆口斷面比灰鑄鐵要增大10%-15%,以增加澆注速度,縮短澆注時(shí)間。另外,還可采用擋渣性能較好的澆注系統。